您现在的位置是:薇娅退潮后,谁在直播间捡贝壳?董海锋笑而不语 >>正文

薇娅退潮后,谁在直播间捡贝壳?董海锋笑而不语

德甲直播-德甲直播网德甲视频比赛在线直播475人已围观

简介各位直播间蹲守抢9.9包邮的老铁们,你们以为主播一声“上链接”是拍脑袋决定的?醒醒吧!现在的直播电商早不是当年村口砍价的草台班子了——董海锋这话就像一盆冰水,浇醒了还在流量池里裸泳的玩家们。当薇娅们的...

各位直播间蹲守抢9.9包邮的老铁们,你们以为主播一声“上链接”是拍脑袋决定的?醒醒吧!现在的直播电商早不是当年村口砍价的草台班子了——董海锋这话就像一盆冰水,浇醒了还在流量池里裸泳的玩家们。当薇娅们的“老经验”变成谦寻的“新系统”,直播电商这场大戏,早就把舞台从聚光灯下搬到了后台机房。

一、从“薇娅时间”到“系统时间”:直播电商的进化论

还记得三年前的直播间吗?主播扯着嗓子喊“全网最低价”,观众像抢白菜似的戳屏幕,商家数钱数到手抽筋。那时候的直播电商,简直就是互联网时代的“庙会经济”——谁嗓门大、谁花样多,谁就能把摊位摆到C位。薇娅能从这批人里杀出来,靠的可不光是那张能说会道的嘴,而是她老公董海锋在背后悄悄搭起来的“草台班子2.0版”。

你以为直播间那句“我们选品团队层层把关”是吹牛?当年薇娅团队就搞出了“三审三验”制度:资质审查、样品试用、价格核验,一套流程走下来,连包纸巾都得经过八个人签字。有商家吐槽:“想进薇娅直播间,比考公务员还难!”可就是这套“笨办法”,让薇娅在假货横行的草莽时代活了下来。现在回头看,这不就是最早的“直播电商SOP”吗?

但董海锋显然不满足于此。2019年,当同行还在比拼谁能请到更大牌的明星时,谦寻悄悄上线了羚客系统。这玩意说起来玄乎,其实就是个“直播电商操作系统”:商家把货往上一放,系统自动匹配主播风格、用户画像、平台规则,连快递小哥几点上门收件都给你算明白了。现在5万家商家挤在这里,4000多万款商品在上面流转,活脱脱一个“直播电商版的淘宝”。

二、流量见顶后,直播间开始拼“后台肌肉”

这年头做直播,最尴尬的不是卖不出去货,而是货卖爆了发不了货。去年双11,某头部主播一场直播卖了5个亿,结果因为供应链掉链子,半个月发不出货,粉丝直接把直播间冲成了“维权现场”。这事儿放在三年前可能不算啥,但现在的消费者可没那么好糊弄——你让我等十天,我直接反手一个“退货退款”。

董海锋显然早就看透了这点。羚客系统里有个“智能分仓”功能,能根据商品属性和用户地址,自动把货分到最近的仓库。有商家试过,以前从广州发货到哈尔滨得5天,现在从沈阳仓调货,第二天就能到。就这一招,让退货率直接降了15%。你以为直播间里那句“48小时内发货”是主播拍胸脯保证的?其实是系统早就把物流链路算得明明白白。

更狠的是选品环节。以前商家想找主播带货,得一个个直播间去敲门,运气好的能见着个招商经理,运气差的连门都摸不着。现在羚客系统搞了个“反向选品”:用户最近搜“空气炸锅”多了,系统直接给商家发提示;主播擅长美妆,系统自动推送符合她粉丝画像的护肤品。有个做口红的商家说,以前半年才能对接20个主播,现在系统一周就能匹配50个,转化率还提高了30%。

三、从“超级主播”到“超级系统”:行业正在换赛道

还记得当年直播圈的“四大家族”吗?薇娅、李佳琦、辛巴、罗永浩,一个个都是能扛着GMV跑的“人形流量池”。可现在呢?李佳琦忙着做自有品牌,辛巴还在和平台掰手腕,罗永浩干脆跑去创业了。不是他们不行了,而是行业变天了——当每个直播间都能请到明星,每个主播都能喊出“全网最低价”,镜头前的那张脸,突然就没那么值钱了。

董海锋在延边大会上说的那句话,其实道破了天机:“未来的直播电商,真正的超级不在台前,而在幕后。”这话听着有点玄乎,其实看看羚客系统就明白了:近5万家商家在上面开店,4000多万款商品在上面流转,每天有多少主播靠着这个系统选品、发货、做售后?这哪是个系统啊,简直就是个“直播电商基础设施”。

就像当年淘宝从“卖货平台”变成“商业操作系统”,谦寻现在干的事儿,就是想把羚客系统打造成直播电商的“水电煤”。你不需要再依赖某个超级主播,也不用自己搭供应链、搞物流,只要把商品放进系统,剩下的交给算法就行。有个做农产品的商家,以前找主播带货,佣金要给到30%,现在通过系统直接对接小主播,佣金降到15%,销量反而翻了倍。

四、直播间的“台下功夫”,才是真功夫

前两天刷到个段子:某MCN机构老板感慨,以前招主播看颜值、看口才,现在面试先问“会不会用ERP系统”。这事儿听着离谱,其实一点不奇怪。现在的直播电商,早就不是“主播一个人就能撑起来的场子”了——你得懂选品、懂物流、懂数据、懂售后,这些“台下功夫”,比镜头前的“321上链接”重要多了。

羚客系统里有个“数据看板”功能,能实时显示每个商品的点击率、转化率、退货率,甚至用户在哪个时间段下单最多。有主播靠着这个功能,把直播时间从晚上8点调到10点,GMV直接涨了40%。你以为这是主播的“直觉”?其实是系统早就把用户行为分析得明明白白。

更有意思的是“智能客服”。以前直播间售后全靠人工,客服小妹一天接200个电话,嗓子都喊哑了。现在系统自动识别问题:“什么时候发货”、“怎么退款”,机器人直接秒回;复杂问题才转人工,效率提高了3倍。有个客服主管说,以前最怕主播卖爆,现在就盼着卖爆——系统比人靠谱多了。

五、直播电商的下半场,拼的是谁先“脱胎换骨”

现在的直播电商,有点像2003年的淘宝——当年大家都觉得“网上买东西不靠谱”,结果淘宝靠着支付宝和物流体系,硬生生把电商从“小众玩法”变成了“全民日常”。现在直播电商也到了这个节点:当流量红利见顶,当消费者越来越挑剔,只有把“草台班子”变成“正规军”,把“个人经验”变成“系统能力”,才能在这个赛道上活得更久。

董海锋在分享里提到一个数据:羚客系统帮助商家平均降低了25%的运营成本,提高了30%的周转效率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商家能把省下来的钱让利给消费者,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东西,平台获得更多的复购,主播也能拿到更稳定的佣金。这是个正向循环,而循环的起点,就是那个藏在幕后的系统。

当然,现在说“超级主播时代结束”还太早,但“超级系统时代”已经来了。就像当年淘宝孵化出了无数个“皇冠店铺”,未来的直播电商,可能会孵化出无数个“细分领域小巨头”——他们可能不是最火的主播,但一定是最懂系统、最会用系统的玩家。毕竟,在这个算法比人更懂消费者的时代,谁能把“后台基建”搭得更稳,谁就能在赛道上跑得更远。

结语:

各位老铁,下次再蹲直播间的时候,别光顾着看主播喊“321上链接”了。你看到的可能是一场热闹的表演,但背后可能是5万家商家、4000万款商品、无数个程序员和运营在支撑。直播电商的上半场,拼的是“谁能抢到流量”;下半场,拼的是“谁能把流量变成留量”。而把流量变成留量的秘诀,就藏在那些看不见的系统里。

就像董海锋说的:“行业的下一站,拼的是台下功夫。”以前我们总说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现在看来,直播电商早就不是“一个人的舞台”,而是“一群人的基建”。当薇娅的“老经验”变成谦寻的“新系统”,这个行业正在悄悄告诉我们:真正的高手,从来都不只是镜头前最亮的那颗星,而是能把星光变成阳光的那个人。

Tags:

相关文章

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