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络直播藏“猎鸟”黑链:算法引流、暗语交易成监管难题 >>正文

网络直播藏“猎鸟”黑链:算法引流、暗语交易成监管难题

德甲直播-德甲直播网德甲视频比赛在线直播6人已围观

简介在流量至上的时代,一些主播为博眼球,竟将黑手伸向天空的飞鸟,直播猎鸟并形成一条涉及售卖工具、技术传授的黑色产业链。这不仅威胁鸟类生存,也冲击着网络生态与法律秩序。近期,辽宁沈阳、贵州清镇两地破获的非法...

 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,一些主播为博眼球,竟将黑手伸向天空的飞鸟,直播猎鸟并形成一条涉及售卖工具、技术传授的黑色产业链。这不仅威胁鸟类生存,也冲击着网络生态与法律秩序。近期,辽宁沈阳、贵州清镇两地破获的非法捕鸟案件,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,社会上此类直播用隐语、售卖猎鸟器具的情况十分猖獗。

  案件曝光:猎鸟直播暗藏流量生意经

  今年4月,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破获一起性质恶劣的直播猎鸟案。主播李某拥有2万粉丝,自称“骨灰级弹弓玩家”,从去年起,便常在沈阳野外借助热成像夜视仪,将鸟类转化为红色光点精准定位,再用弹弓发射钢珠猎杀。直播过程中使用暗语,如将野鸡称作“牛”、斑鸠叫做“89”,以此躲避平台监管。他的直播目的不纯,旨在吸引流量和粉丝,进而销售热成像夜视仪、弹弓等狩猎工具,非法获利超1万元,直播间流量累计达300万人次,而他猎杀的鸟类中不乏“三有”保护动物,严重破坏生态环境。

  网商平台上售卖的各种驱鸟器具

  无独有偶,贵州清镇市人民法院同期审理的案件中,主播康某某坐拥22.8万粉丝,伙同董某某通过直播用暗语引流,售卖狩猎工具并传授使用方法,康某某还在禁猎区、禁猎期非法狩猎11次,最终二人因传授犯罪方法罪和非法狩猎罪获刑。

  记者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以“户外拍摄”“鸟类”等为关键词搜索发现,不少主播明目张胆地直播演示“打鸟”。他们一边操作弹弓、弓箭等工具瞄准树木、远方目标,一边与评论区观众互动,用“这玩意儿准头高”“今晚加餐”等话语暗示猎鸟行为,甚至引导粉丝添加微信、QQ等私域账号,声称可提供“全套工具”和“实战技巧”。江苏如皋就审理过一起典型案件,盗猎者贾某在2021-2022年期间,在野外大规模捕捉、收购126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画眉鸟,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大肆售卖,最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此类案件暴露出网络猎鸟产业链的隐蔽性与危害性。

  网商售卖的弹弓驱鸟神器价格便宜

  记者采访相关市民时,有市民提出,随着科技进步,驱鸟早已无需依赖传统的网具、弹弓等可能伤害鸟类的工具,现在通过激光器自动跟踪鸟类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,或使用声控设备即可有效驱赶鸟类。这既不会伤害到鸟儿,又能达到防护目的。但直播平台和网络上仍大量售卖这些原始、具有攻击性的狩猎器具,这一现象亟待关注。

  逃避监管的手段:暗语伪装与算法引流

  记者调查发现,此类违法活动中,“暗语”与“伪装”成为逃避监管的重要手段。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“防鸟网”“防鸟弹弓”“防鸟弓箭”等关键词,可见大量网店售卖疑似猎鸟器具,“防鸟弹弓”以钢珠为弹丸,部分搭配红外线或激光瞄准装置,精度极高,价格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;“防鸟弓箭”则以箭矢为发射物,价格较弹弓略高,同样被大量网店公开售卖。此外,平台上售卖的所谓“防鸟网”多采用渔网材质,部分网具长宽达数十米,一旦鸟类飞临极易被缠住,几乎“有来无回”。

  弹弓驱鸟神器上配备激光瞄准器

  这些器具被刻意包装成“农业防护”“户外竞技”用品:捕鸟网标注“渔业用网”“农田防鸟”,弹弓、弓箭则被称作“精准练习工具”“户外竞技器材”。商家通过平台关键词引流后,常引导至私域渠道用暗语确认用途,直言工具“捕鸟特别好使”。

  网商平台上售卖的连发钢柱射箭驱鸟神器

  平台算法则成为流量推手。据分析,对“户外探险”“竞技射击”等内容感兴趣的用户,会被精准推送此类猎鸟直播,形成“用户兴趣—算法推荐—流量变现”的恶性循环,加速不良内容传播。有主播虽被多次封号,但禁封时间短,结束后便换个账号继续直播猎鸟、售卖工具,违规成本低,使得此类现象屡禁不止。

  网商平台上售卖的防鸟网

  法律亮剑与多方共治:斩断黑链需协同发力

  针对非法猎鸟等违法行为,近年各地监管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。广东是我国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,2025年广东各地开展“清风行动2025”和春季护鸟联合执法行动——通过多部门联动开展专项整治,运用大数据监测技术对电商平台、直播带货等业态实施动态监管,严查花鸟市场、网络交易平台等重点场所,有效打击为非法猎捕、交易和食用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。

  激光驱鸟器

  “售卖者与使用者的行为均涉嫌违法,情节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。”广东格厚律师事务所卢卫国律师指出,根据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,网络平台不得为违法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,售卖弹弓、弓箭、捕鸟网等器具已违反行政法规定;若明知用途仍售卖,可能构成共同犯罪。对于使用者,在禁猎区、禁猎期使用此类工具猎捕“三有”保护动物,情节严重可构成非法狩猎罪,最高判三年有期徒刑;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则构成危害珍贵、濒危野生动物罪,量刑更重。

  有专家认为,要想彻底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。网络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,实时更新关键词库,引入AI语义分析和图像识别技术,对直播内容和商品描述进行智能筛查,一旦发现违规立即封禁账号,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,此外,公众也应提升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,发现猎鸟行为后要积极举报相关违法线索,形成全民监督的氛围,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。

  文、图|记者 彭纪宁

Tags:

相关文章



友情链接